誰かに失われた日本の公民社会
「先月に投票のため、台灣に帰ってきた」と友たちに言った私が、ずっと彼らに「偉いね」と返事されるということになってしまった。
對台灣人而言參與政治是再稀鬆不過的事情,日本人 (尤其是年輕人)倒是想得十分冷感,消極的冷感。至於日本人為什麼不參與政治的原因,恐怕是他們認為再怎麼參與政治,終究都無法使其改變的緣故吧。在書寫這篇時,正值新冠肺炎在全球各地引發恐慌,然而就算對比韓國已經實際在青瓦台政府網站連署禁止中國人入境、彈劾總統文在寅。日本人面對令他們失望的安倍政府,除了在網路上發發牢騷之外,似乎拿不出任何行動了。或許商店街振興會、震災互助會等地方自治團體仍然活躍並且扮演一定份量的角色(待考),但那僅限於地方等級,一個能跟中央政府對抗的公民社會,在我眼中早已不復存在。
公民社會的佚失,是各種格差社會的總和,在面對當今日本政治制度體下無能為力的結果。城鄉差距、團塊世代與寬鬆世代的對抗、少子高齡化、(仿歐美的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)、或許還有一些歷史上的貴族傳統,讓採行小選區的日本沒辦法執行政治的革新。我不認為在日本,政治人物的正當性是完全以民意為基礎,安倍只要在確保自己選區和黨內派閥控制得當,永遠也不會被丟下首相。
問題:日本公民社會消失的根本原因的考察。
(日本政治人物的平均年齡、性別、畢業科系)
對台灣人而言參與政治是再稀鬆不過的事情,日本人 (尤其是年輕人)倒是想得十分冷感,消極的冷感。至於日本人為什麼不參與政治的原因,恐怕是他們認為再怎麼參與政治,終究都無法使其改變的緣故吧。在書寫這篇時,正值新冠肺炎在全球各地引發恐慌,然而就算對比韓國已經實際在青瓦台政府網站連署禁止中國人入境、彈劾總統文在寅。日本人面對令他們失望的安倍政府,除了在網路上發發牢騷之外,似乎拿不出任何行動了。或許商店街振興會、震災互助會等地方自治團體仍然活躍並且扮演一定份量的角色(待考),但那僅限於地方等級,一個能跟中央政府對抗的公民社會,在我眼中早已不復存在。
公民社會的佚失,是各種格差社會的總和,在面對當今日本政治制度體下無能為力的結果。城鄉差距、團塊世代與寬鬆世代的對抗、少子高齡化、(仿歐美的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)、或許還有一些歷史上的貴族傳統,讓採行小選區的日本沒辦法執行政治的革新。我不認為在日本,政治人物的正當性是完全以民意為基礎,安倍只要在確保自己選區和黨內派閥控制得當,永遠也不會被丟下首相。
問題:日本公民社會消失的根本原因的考察。
(日本政治人物的平均年齡、性別、畢業科系)
留言
張貼留言